日期:2014/02/26
與會者:飲冰室書店、阿迪克工作室、泥巴咖啡、志耕農、家咖哩、柚子家、舊書舖子、茱莉亞音樂學院、說食依舊民宿、徐徐的溫度
地點:飲冰室書店
位在博愛街轉角一隅,珮瑜姐說飲冰室書店成立於90年8月,也是她剛產下家裡第一個孩子的時候。
呷冰的書店
10月,第一間店在自強夜市車輪餅附近,和妹妹一起兩人胼手胝足成立了飲冰室折價書店,而—開始的書店,真的是賣書兼賣刨冰喔。
飲冰室書店初期思考的運作模式是以滯銷或退回出版社等特價書銷售為主,但經營後期新書的需求量反增,因而才慢慢以當季新書為書籍主要銷售內容。
成為鄰近學童的文具天堂
98年8月,飲冰室書店因為商品內容要增加文具項目,選擇了全台最大的文具批發物流「金玉堂文具物流中心」合作,因此又增加一個招牌。
後來開始與周邊國小合作,化仁國中一年兩次的書展,慈濟大學、慈濟學院和花崗國中的書展,飲冰室書店進入學校辦書展的次數比其它書店來的頻繁。
搬書、顧攤、書耗損…,賣過書的人都知道,在學校裡辦書展是很難賺錢的。
飲冰室的老闆娘曾珮瑜說,有些學校的老師在推動閱讀上不遺餘力,讓她很感動,所以願意配合學校辦書展,因為她不放棄任何一個能提供親近書籍的機會,只要能種下閱讀的種子。
一點半開始營業前的外送時光
希望透過兒童節活動獎勵方式鼓勵父母帶孩子來書店多逛逛走走,一直到爭取到至國小內辦書展、並且開始提供外送服務。
店內相當鼓勵店內閱讀,並且開始提供免費咖啡,讓閱讀者可以在飲冰室享有一個充滿書與香的下午。
而除了文具及書籍外,書店有一小櫃也塞滿了老闆娘最愛,同時想要推薦給顧客的好食,如阿華師的茶葉與有機無毒的麵條等等。
不能忘記自己的名字
儘管經歷過網購書店以及政大書城在花蓮市區的開立種種對小書店生意的衝擊,飲冰室書店的經營方式也不斷進行轉換,就像一個有機體。
從一個純粹賣特價書的書店、成為鄰近小學的文具、教科書補給站,一直到、到現在,加盟金玉堂成為其花蓮分店。
盡管連鎖企業曾經詢問過是不是書店就直接以金玉堂為名,而取代掉過去的小店名稱?珮瑜姐回覆時表達出對於自己小店名稱的堅定,也一方面顧慮到老顧客會找不到。
珮瑜姐也提到在經營生意時的辛苦,往往是顧客無法互相體諒。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流動不只是對價關係,希望顧客能夠避免用理所當然被款待的態度面對對待店家的付出,而能以同理心互相待之。
小幫手從飲冰室書店的發展看見的是:
人生不是每一次的投資經營都會出奇制勝,可是街頭巷尾默默努力的小店家們,卻已經在不被打倒的種種現實中ㄨ達成自己人生的不可能奇蹟。
就像珮瑜姐說的:(小書店)很努力地想要生存下去,就會用盡各種方法。
這一次的小聚,因著在書店的舒服氛圍,我們也邀請來喝早茶的店家夥伴分享最近閱讀到不錯的書籍。
是個在美好的晨光、咖啡香與點心與書香共同交會下的小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