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慢城花蓮,慢城花蓮從何而來,關心花蓮,關心我們的你,可以在這裡獲得更多的瞭解。
1.何謂慢城、慢城花蓮?
新的城市哲學悄悄在歐洲一些小城裡誕生,這套哲學叫做「慢」。
慢城運動的發源地在義大利,目前當地已有四十二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已有數十個城市加入。亞洲的日本及韓國也有慢城。
我們認為花蓮也有條件成為慢城。花蓮幾十家小店有類似概念的特色小店,正藉著彼此間以及與周遭人事物的互動,試圖著推動「慢城花蓮」這樣的一個理想。
2.慢城花蓮的精神為何?
我們所尋找的慢城,是透過一群願意騰出時間享受生活品質的人們,讓城市回復生命的所在。
慢城渴望能保存高品質的公共空間、劇場、商店、咖啡館、旅社、歷史建築及未被破壞的特殊地景。
慢城中的傳統技藝仍日復一日地被使用,並隨著時令轉換,在地資源及生產的不同,緩慢而自然地遞嬗著。
慢城人們最關切的是人與人間的友善互動以及健康的飲食、永續的生活方式及享受生命。
3.慢城花蓮如何組成?
2007年,一群有點愛看書的朋友,在「法采時光」成立讀書會。夏秋之際的一
次聚會中,法采的冠羽將一個展覽的位置,分享給讀書會的成員,繼而發展成「慢城花蓮」的概念,推薦二十五家有人情味的特色小店,參加在文化創意園區舉行的「尋找最美的風景路」展覽。
展覽結束後,由「泥巴咖啡」巴俗提出了能延續「慢城花蓮」這個概念,再做些什麼努力的想法,加上「自己家B&B」書琴的支持,於是正式誕生了「慢城花蓮」較完整的推廣模式,二十幾家小店開始攜手走在通往慢城的小路上。
4.慢城花蓮的成員有哪些?如何加入?
目前慢城花蓮有三十幾家小店,分佈在花蓮市及其近郊的吉安、新城、壽豐等三個鄉。較詳細的小店資料,請見慢城花蓮部落格或慢城花蓮地圖。
慢城花蓮的成員,是花蓮地區有特色、店主人親身參與經營、對大眾友善,更重要是能認同慢城理念,並願意持續參與推動的小店。
希望加入慢城花蓮的小店,可以透過原有成員的推介,經松傘小組討論,成為慢城花蓮每月小聚的來賓(連續出席三次)。再透過彼此的互動瞭解,經松傘小組會議討論後,經每月小聚通過,再邀請適合者成為新成員。
除了善盡小店本身職責,慢城花蓮的成員有參加每月小聚的權利與義務,每季至少有代表出席一次,店主人至少每半年出席一次。如無法達到出席要求,將被停止成員資格,如要再加入須至少一年後。
5.慢城花蓮如何運作?
松傘小組是慢城花蓮的基本工作小組,負責慢城花蓮的例行事務與營運方向的草擬。小組成員來自自願奉獻工作能力的小店成員,歡迎自告奮勇的人加入。
每月一次的慢城花蓮小聚,是大家聯誼及討論、決定推動事務的最重要聚會,在每月最後一週輪流於各小店舉行,成員務必撥冗參加。
6.慢城花蓮的期望為何?
慢城花蓮的店家,在做好自己的專業、善待眾人,緩慢且用心地體會生活的經歷之餘,最重要的是參與。在參與中體認慢城精神、互助合作、提攜後進。行有餘力,再看看能為自己喜歡的花蓮,做一點點什麼?
7. 慢城花蓮曾經做過哪些事?辦過的活動有哪些?
★ 建立慢城花蓮部落格,
★ 98年8月發起莫拉克水災賑災義賣活動,並期望與災區民眾建立長久的互動。
8.慢城花蓮有辦公室及聯絡人嗎?
慢城花蓮目前沒有辦公室及特定聯絡人,如果您想進一步瞭解慢城花蓮,可以前往慢城花蓮部落格,或到慢城小店,尋找一個專屬您自己進入慢城花蓮的窗口。
⊙附錄:慢城花蓮的憲章
一座慢城:
- 具有維持及發展地方特色、城市個性及生活各種層面的方針;
資源再生與再利用,應較現代化及為了改變而實施的再建設,擁有絕對的優先性。 - 推行真正促進地方環境的政策,而非一味追求改變歷史、傳統及人民需求的密集性工業發展。
- 科學與技術注重於改善生活的各種層面,以維護及加強生活品質及傳統文化的種種設施。
- 食物的生產與享受,是運用傳統、且對環境友善技術的結果,而絕不使用基因改造等不天然的方法;
遵循慢食運動的精神,傳統但經營上產生危機的食品,應該加以輔助或扶持,以求讓下一代可以繼續享受。 - 所有根源於在地傳統文化,或生產地方特色的產品,應受到發揚及保護以使傳統可以永遠延續。
消費者應被鼓勵直接於傳統市場、特色市集或其他在地活動,和在地生產者購買。 - 應推廣高標準的待客之道,讓遊客及在地民眾可以充分利用慢城內所具有的一切,
並使得所有人們都能對慢城的生活品質,感到讚嘆。 - 所有在慢城內工作、生活或觀光者,尤其是年輕人,
都被鼓勵去認識在地的生活品質、特色飲食、文化習俗及傳統商品及其製作方法。 - 慢城內的建築景觀應尊重環境與生態,以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 城之所以能慢,是因人對自然、文化、傳統與彼此的友善。
- 慢城之道在於人們永遠謙卑的學習與身體力行。